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担心视频共享平台如YouTube可能会促进异国宠物的正常化,并鼓励异国宠物贸易。在一项刊登在PLOS One杂志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YouTube视频中人类与异国动物互动的人们的反应,发现这些反应普遍积极向上。研究人员分析了在346个流行视频的评论中通过文本和emoji使用表现出的情绪,这些视频涉及异国的野生猫和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或其他动物(如家猫和狗)的互动。这些视频的评论在2006年至2019年10月之间发布,总观看次数超过100万。
研究的第一作者、阿德莱德大学兽医学院的最后一年学生乔治亚·莫洛尼表示,虽然YouTube并非唯一展示与异国动物有关的“不自然互动”形象的媒体平台,但它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视频共享平台,目前也是第三大社交媒体平台。研究观察到在YouTube视频中的互动类型包括穿尿布的猴子、灵长类作为宠物以及被锁链系着在郊区前草坪上与人互动的宠物老虎。

研究人员表示,对于灵长类视频的反应在2015年出现了负面趋势,这可能部分要归功于2015年国际动物救援组织启动的一项旨在制止虐待慢性瘫痪人的运动,名为“揪搔是一种酷刑”。
对于YouTube的进一步完善政策和举报系统的建议包括开发软件以自动检测视频标题或描述中的关键词,并将其标记为立即审查。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准确识别视频中描述的受威胁的异国物种,并在允许观看之前告知公众其保护现状,这类似于Instagram的野生动物警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