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辐射霜估计每年给澳大利亚谷物种植者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约3.6亿美元。在《植物科学前沿》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阿德莱德大学和沃龙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露地小麦和大麦种质(种子和组织)在易受霜害的土地上的霜害易感性进行了排名。研究人员将新颖的详细统计框架应用于着多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大利亚州的多次小麦和大麦播种时间在2010年至2019年间跨多个环境的广泛、多重数据集上。
这项分析可以帮助种植者和植物育种者确定最适应育种计划的品种,并帮助避免因霜害导致的谷物作物的重大经济损失。阿德莱德大学农业、食品和葡萄酒学院的阿列尔·费兰特博士表示:“由于作物的物理结构,种植者无法迅速评估作物的霜害,所以损害直到霜发生几周后才显现,这时可能已经太迟,无法做出是否切割成草或继续收获等决定。
研究人员认为,根据澳大利亚不同环境中对小麦和大麦品种和先进育种系在对霜的反应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成熟组符合内其他日期组之间的植株高度与穗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首次展示大麦对霜害的基因型差异,并将已有的小麦数据集延长了三年”,费兰特博士说。这些分析结果显示在超过557,000个来自不同状况下的小麦和大麦穗中检测到不同环境中对霜害的基因型差异,这些穗来自5,563个小麦和10,317个大麦的不同地区、地点、多年和播种时间的实验区。

研究的共同作者和研究主管,阿德莱德大学农业、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的杰森·阿布尔教授表示:“本研究提供的结果为育种计划和种植者提供了基础,用以开发对春季辐射霜有改良感受性的小麦和大麦品种。"有效的霜后响应以最小化霜对产量、稳定性和利润的影响对于帮助种植者和育种计划做出减少霜害对作物价值的影响的决定至关重要。这项研究得到了澳大利亚粮食研究与发展公司在其国家霜冻计划的支持,该计划旨在为澳大利亚谷物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解决方案以应对霜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