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取得突破,发现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鱼类肾脏疾病
新的研究可能为开发治疗一种因气候变化在英国、欧洲和北美的野生和养殖鱼类中快速出现的疾病奠定基础。这项研究由阿伯丁大学的专家与诺丁汉大学和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进行,在《科学报告》上发表,是对导致鲑鳟等鱼类患上增生性肾病(PKD)的寄生虫进行的最广泛分析。
PKD由一类称为黏体虫的寄生虫引起,这些寄生虫与水母、海葵和珊瑚相关。这些非常简单的寄生虫与大多数其他生物不同,是从更为复杂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黏体虫寄生在无脊椎动物体内,如某些种类的蠕虫或生活在群落中的动物,也会在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体内存在。
仅有少数这些寄生虫会导致动物患上严重疾病,例如引发PKD的寄生虫名为四囊后桥鳟科球虫。由于淡水温度上升,这些寄生虫导致疾病案例增多。
进行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已对这种寄生虫的基因进行了大规模测序,使用了它在生命周期中的寄生宿主。通过这样做,他们已经在了解寄生虫如何与并利用每个宿主的互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为对治疗可能靶向的寄生虫分子类型提供了重要见解。
霍兰博士表示:“黏体虫疾病,特别是PKD,与气候变化引发的增加的淡水温度有关,气候变化是导致疾病发生和严重程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这确实是在英国、欧洲和北美洲发生的情况,影响了渔业和水产业。
“目前还没有控制PKD的授权药物或疫苗,因为这种寄生虫非常脆弱,无法独立于它的生命周期内的任一宿主孤立和维持以便进行实验室研究。

我们可以从无脊椎动物宿主中分离并测序寄生虫,但当寄生虫感染鱼类宿主时,这变得更加困难。如果我们不从两种宿主中获得寄生虫基因序列,可能会忽略对治疗重要的寄生虫分子。”
诺丁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汉纳·哈蒂凯宁博士强调了研究整个生命周期寄生虫的重要性。
奥卡穆拉教授说:“我们的研究也为了解基因如何支持高度简化寄生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确定了在其他动物(包括水母亲属)中发挥发育作用的homeobox结构域含蛋白质,因此可能促进了黏体虫的发育。一些这些基因可能已经在目前研究的更高级黏体虫中丧失。”
团队还发现,寄生虫在鱼类中繁衍所需的分子,如脂肪消化蛋白质,在鱼类体内丰富,他们认为这可能解释了是什么触发了鱼类宿主的疾病症状。
霍兰博士继续说:“这项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鱼类免疫系统无法抵御这种寄生虫,以及了解其新陈代谢和发展。
这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PKD的药物和疫苗奠定基础。事实上,我们已经利用数据进行了疫苗开发研究,并发现了一种寄生虫用于攻击鱼类免疫系统的分子,这种攻击方式对于动物寄生虫是完全新颖的。”
完整研究内容可以在这里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