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发现,指纹实际上不帮助灵长类动物抓握,而是降低了保持平面表面所需的摩擦力。现在曼彻斯特大学的Roland Ennos博士及其团队正在努力寻找:我们为什么会有指纹?Ennos博士表示:“多年来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尝试,我意识到皮肤有弹性,因此指纹中的褶襞实际上可能会减少抓握力。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塑料杯、重物和亚加力玻璃制成的条片开发了一台简单的机器,证明了我的观点。”他还补充说:“有趣的是不仅灵长类动物有指纹。树袋熊作为有袋类动物也有指纹,南美洲的一些猴子的尾巴上也有指纹。那这些印记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认为它们可以让皮肤变形,从而避免起水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手和脚光滑部位容易起水泡,而褶襞部位,如手指、手掌和脚掌则不易。” Ennos博士通过简单的机器、三条亚加力玻璃条片和大学生Peter Warman的右手证明了指纹并不是用来增加灵长类动物抓握力的。他们测试了Peter在不同宽度的亚加力玻璃上用各个手指和拇指的抓握力,并测定了在不同角度下的抓握力。这种广泛的测试条件帮助他们分离了按压力和接触面积,排除了任何混杂变量。 Ennos博士表示:“实验非常简单,这一发现在100年前就能被发现,但科学家们往往负有假设并倾向于研究复杂的事物。我喜欢不同的思维方式,我对‘为什么’问题感兴趣,并研究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事物。”他还指出:“这项工作有潜在的衍生价值。例如,一些因神经损伤导致无法出汗而手指滑腻且无法抓握的人,我们可能能够开发出一些治疗方法。” 他们的下一步将测试指纹对粗糙表面和湿润表面的抓握作用,以确定它们是否通过纹路将水排走。他们还将测试指纹如何防止起水泡。
